在此先恭喜大家進入高中這個階段,初上高中的你們,一定對新生活感到十分新鮮有趣,同時也對未來有著很多的期許。但,你是否靜下心來想過,我為什麼要讀高中?我的高中生活該怎麼過?我在高中需要培養哪些能力?我的未來目標又該如何訂立呢?相信你心裡的疑問必然不少,以下你將會讀到的這些文章,就是老師們,為了你上高中這件大事,所給予你的導引。讀書或做人從來不容易,然而讀書或做人都需要方法,高中生當然要有高中生的思維與原則,你準備好迎接高中的生活了嗎?請先看看-高中生如何學習知識。
《高中與國中學習方式的差異性》
剛脫離國中階段,面臨到第一個難題,就是高中課程的深度與廣度。國中的書本讀來得心應手,只要多花點時間背誦,拿高分是很簡單的,但高中的課程,光是國、英、數三科的難度,你可能就要投降啦,好像怎麼讀都很難拿到高分呢,最後就只能不斷地死背,希望用國中那套拿到一些基本分數,不過最後的結果就是,題目千變萬化,分數永遠達不到水平,對自己的信心愈來愈弱,最後只好讓高中生活黯淡地結束。
其實老師們當初讀書的時候,一上高中,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適應新的讀書方式與思考方式。為什麼?因為國中的知識偏重在記憶與熟練度,其實只要稍微用功一點,大概基本分就有了;但是高中的知識偏重在概念理解與思考架構,一個抽象的概念,怎麼有辦法背得起來並活用,而且每一科所需要讀的課外讀物那麼多,如果都用死背的方式去讀,不是真正動腦筋把知識架構在腦海中,不但基本分沒了,你甚至會懷疑自己適不適合讀高中。
所以老師必須在這裡告訴你,選擇了高中這條路,就無所謂適不適合,上高中第一件事就是得不斷地揣摩出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,你必須體認自己跟國中不一樣了,只有改變讀書方法,才能讓你學得更好。
《高中的知識吸收,除了博,還必須能精,最重要的是如何整合與思考》
我們的國中生,有很多人是不喜歡花時間看課本以外的書藉的,說穿了,其實也沒花很多時間讀書,其他時間全用來休閒娛樂…但你既然讀了高中,就要有心理準備,勢必要花很多時間在知識的吸收上,姑且不論這麼做對你升大學的助益,在臺灣日趨競爭的現在,多讀書,多培養思維能力,對於你未來的生活,只有百利而無一害。
譬如以國文來說吧,老師上課時一定會補充很多課外的資料,就你從前讀國中的習慣,就會想,這月考又不會考,聽過就忘了吧。但高中不是這樣的,很多筆記要靠你自己寫下來,雖然補充的資料月考不見得會考,但老師在教學過程裡給你的東西,就是一種「賞析」,如果你希望自已的賞析能力能夠提昇,就必須很仔細地給老師給予你的知識思考過一遍,再將它化成自己的經驗。否則你的國文學了三年,就算課本的東西背得再熟,可能國文最需要的賞析能力及整合能力你依然沒有,這樣面對學測或指考,真正要測程度的時候,你的能力或許就只跟一個國三學生沒兩樣吧!因為你能背的,國三學生也能背啊,你應該比國三學生更進一層的,就是對文學的架構掌控。能力的培養當然不簡單,但是高一多下點功夫,到了高二以後,一定可以愈學愈好!相同的情形適用於每一科,不要不信邪喔,否則你就會發現自己到了高三,讀過了那麼多書,不但能力沒有提升,反而愈來愈差,腦中的知識也愈來愈亂。
對於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地科等科目來說,學會到圖書館找資料解惑是很重要的。每當學了一個新觀念,你要做的不是死記,而是在紙上、在腦海中實實在在地把這個觀念的來龍去脈想一遍。以數學來說,國中的學習方式就是,把公式背起來,代進去…但高中的數學很抽象,每一個觀念你都要很清楚才行,如何清楚呢?就是靠自己上完課之後,不斷地思考,不斷地整合,等到觀念很清楚,公式也能自己導出來之後,再代進題目裡驗證它,這樣才能把知識一點一點地架構起來。其實理科都是這樣讀法,而不是像國中那樣,我只要算熟就好了!如果是物理及化學,那就更強調實驗的重要啦,總之,很多知識你必須一邊想,一邊找疑問,一邊找答案,再一邊驗證。
《請打團體戰-討論是成長的利器》
國中生在做學問時,常常喜歡搞自閉,因為升學的競爭,或者是常態分班的影響,總覺得一個班要讀書的沒幾個人,我有問題只能問老師,不然就自己找資料,唉,多麼孤單的國中求學生涯啊!
分享一個經驗給大家,我從前讀高中的時候,因為讀的不是很好的學校,大家程度也不好,所以到了高三,我跟其他三位同學組成一個團隊。我的數學較好,我負責每星期出一次題目給大家寫,然後當大家的數學小老師,同學A的物理好,他就負責幫我們整合概念,寫成筆記,一星期找一天來研讀…我們幾個人每星期都在互相詢問「這星期以來讀了多少書」,「有哪些心得」,再加上定期的功課研討,良性的成績競爭,結果就是我考上了師大數學,另三個同學考上了交大資工、清大工工(工業工程學系)、成大機械,這是我們母校創校以來,考得最好的一次。
這些全都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未來產生自覺,雖然班上的成績不是很好,但我們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,也期許自己不斷地向前衝,所以毫不藏私地組成讀書團體共同奮戰。其實在我教書的這幾年來,包括我從前在師大附中教書時看到的也是這樣,能夠多去與同學或師長討論課業的學生,實力大多紥實,對學問的敏感度夠。但這些學生的實力並非一朝一夕就有的,都是靠平時的累積而得,所以到高中之後千萬別再打個人戰了,這個社會也是傾向團體合作的喔,學著善用每個人的專長,大家互相切磋研討,這樣才能讓大家的能力一起提昇。
《別怕失敗,一衝再衝》
尋找自己的高中讀書方法需要花心思,請記得,如果失敗了,千萬別灰心,再試一次,或者找老師談談,與成績好的同學談談,看看問題的徵結在哪裡,然後改進它。高一的好處就是你能夠一試再試,當方式錯誤時就重新反省自己,嘗試第二次。成功永遠是留給有毅力的人,最怕的是你永遠不開始「尋找的過程」,就算是跌得遍體麟傷也沒關係,等你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式之後,從前的辛苦,通通都值得了。
《結語》
高中的書本不見得難讀,只是它的讀法跟從前你讀書的方式完全不同,所以你必須丟掉從前國中的那套邏輯,仔細地思考高中的讀書方法。然後再看看老師在學習上給你的提醒:
一、請體認,上了高中必須要花很多時間做學問。
二、做學問必須嚴謹仔細,而不是看過一次就好。
三、做筆記是很重要的事。
四、老師所給予你們的補充資料都是提昇賞析能力的工具,除了自己做筆記之外,還得用心去吸收它。
五、死背絕非知識吸收的利器,思考能力才是。
六、找到能與你契合的讀書伙伴。
七、如果遇到課業上的挫折,不要灰心,反省後再衝。
或許你也發現了,高中生的學習很需要自覺性。一般來說,心思愈單純的人,書能夠讀得愈好,因為他對自己的方向將沒有懷疑,而且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。無論如何,請開始規劃你未來三年的讀書習慣。能獨立思考,瞭解自己所為何事的人,才像是高中生;高中生應該具備的規劃能力,就從現在開始建構起來吧,你一定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高中生活。
- Jul 21 Mon 2003 01:06
跟高中生談學習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